第175节
书迷正在阅读:失忆后我拥有四个未婚夫、继后、拜托,我家师兄天下第一、被匹配度4.2%的下属标记了、第一剑修的饲鱼指南、疯批病娇渣男短篇合集、操狐(强制甜宠、1v1、古风玄幻、高H)、春桃(古言,1v1)、坠翠蓝河(ABO NP)、虚妄经年
这番话说出来,把刘氏和徐根有一家都弄懵了,这还是自己那个什么事都等别人帮忙的儿子? 也不知道他和王小菊在王家受到啥刺激,这是下了决心要发愤图强了! 刘氏又担心又高兴:“你们两个能想到吃苦就是好事,还是先在周围几个村试试吧!” 既然徐根宝夫妻存心挣钱,这一定就要支持,江枝也觉得还是先打听清楚再去。 这事可以问张军头,他们在路上巡检,时不时还要进村休息,哪个村太平好相处点自然是知道的。 而且有什么事还能照应一下。 当江枝把这话说出来,全家顿时欢喜起来,王小菊都露出笑脸。 虽然是跟着丈夫出门,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总会害怕,要是有江婶子找巡检的人出面联系,就再不担心在外面有危险了。 徐根宝感激得又想跪:“江婶子,你这又是帮了大忙了,我要报答你的大恩大德。” 江枝拦住他:“在外面好好干,别再给我丢人就是报答。” 第245章 秋收 从徐根宝这里,江枝还知道一件事。 之前徐家村放了消息想买建材,可除了卖猪牛的商贩来,其他东西一直没有确切消息。 江枝以为是价格问题,毕竟徐家村很穷。 现在才知道,原来还是王家在背后搞鬼。 王家在梨花镇上放了话,说村里这笔生意是他们的,不许其他人争。 在熟人社会里,自有一些规矩。 这话一出,还真让王家给控制住了,周边那些有木料的商贩也不好来徐家村。 江枝很是生气,不过当着王小菊的面,她没有多说。 人家才被撵出娘家,现在又在她面前说娘家坏话。 人非草木,血亲相连。 哪怕是恨,也不是能让旁人侮辱打自己的脸,江枝不当仇恨转移器。 于是,她只淡定说了一句:“我们再想其他办法就是!” 王小菊此时已经脸颊绯红,又羞又愧,恨不得钻到桌子下去。 见江枝不再提王家,才暗暗舒一口气,附带投来一个感激的目光。 张军头那边是很愉快的接待了江枝。 从那几个穷混混身上,他没有敲到多少钱。 只打一顿,再收王家五两银子的茶水钱给下面兵士,就把人给放了。 好在宋里正给自己准备的礼包不错,没白费力气打人。 因为管理梨花镇的亭长死在兵乱的那一晚,到现在还没有选出来。 宋里正是暂时代任,虽然已经在县衙挂了名,可章县令说需要一年考察才能正式入职。 张军头不管这方面的事,但能在章县令跟前多提提名字,说几句好话总是好的。 此时看见江枝,张军头笑出一脸褶子:“江村长,地里的粮食是不是又要收了?” 江枝现在种的几十亩地,他也是要分的。 第一茬吃青粮张军头就分了一部分,第二茬苞米红薯,多少也得分点。 江枝笑笑:“不会忘的,就是不知道我那蚊香用得怎样,有人在问不?” 张军头嘿嘿一笑:“有人问,不过问的多,买的少!” 从上次江枝给他一些蚊香后,路上巡检过夜时就点上。 若是有人问蚊香,顺带提一句,若是想买也可以卖,反正有提成。 听到问得多,卖的少,江枝点点头,这个不着急。 自己这边才勉强能供应上霍家那边的销量,没有原料,今年是别想再添新的销路。 张军头这边是长流水,路在客在,只要有人问就是好事! 张军头知道江枝平时住在山上,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,这次来肯定又有话。 果然,当江枝问周围村子的治安情况时,张军头嘴一瘪:“沿路的所有被毁村子里面,除你的徐家村已经安稳,其他村还是乱糟糟的,。 吃了上顿没下顿,还做啥棉被,别去。只能往山里走,有几个村还行。 我营里有两个就是山里的,等几天就让他们带那啥人去!” 张军头记不得徐根宝的名字,反正江村长让找一个村,那就随便指一个村。 江枝知道张军头夸徐家村这是真话,也不是故意说给自己听。 从过往行人那里知道,沿官道受兵乱祸害的村多了。 其他村的村长也在尽力安顿灾民,可有些事力不从心,要钱没钱,要人没人,大家都苦哈哈的熬着。 徐家村这里有自己借粮,还付了工钱,大家能安心住下,再有巡检站在不担心治安,算是互利互好。 从张军头那里得到消息,江枝回来就给徐根宝一家说了。 这时候,江枝的新棉被也做好,王小菊和徐根宝没有歇着,而是继续在帮大哥大嫂轧花弹花,想尽量挽回自己之前做错事伤害的兄弟情。 知道张军头答应让巡检营的人带过去,一家人简直是喜出望外。 刘氏和徐根有虽然也恨夫妻俩害家里差点被劫,心里还是希望能走上正道,现在既然两人愿意吃苦改正,也就给机会。 另外,徐根宝的地还是给大哥徐根有打理,这次立了字据租赁,该交的租子一文不少。 刘氏的养老是江枝调解的,兄弟俩一人出粮一人出钱,谁也别吃亏。 于是,过了几天,等巡检营的那两个军士休假,徐根宝就背起行李和棉弓棉线,带上王小菊,丢下孩子进山了。 时间过得飞快,几场雨过去,江枝的二茬苞米也该收了。 而此时,田里的稻子也黄了,到处金灿灿一片。 眼看就是收粮的农忙,大家把割稻子,砍苞米杆的刀都磨好了,可今年偏偏遇到雨水多。 天老爷像是跟人开玩笑一样,阴云密布已经十几天不见晴,到处湿漉漉的,甚至连一丝风都没有。 好不容易等叶片稍干,刚想下地干活就是一场雨,浇得人透心凉。 看着越来越低垂的稻穗和苞米棒子,田贵和徐根有急得每天往地里跑几次。 现在收粮就是跟天抢工,再不赶紧收回来,稻子苞米在杆上就得长芽了。 徐二瑞赤脚踩着泥水,顶着竹斗笠在山道上跑,他需要去跟娘商量怎么办。 他这几天一直都在村里守着,一有合适的时间就要收粮。 可是,阴雨不停,若是抢收下来无处晾晒,发芽比在杆上还快。 各家都是窝棚,除去仓房和外面的晾棚,根本就无能遮雨的干爽处。 湿粮只要堆一夜就会沤热发芽,这些粮食也就报废了,怎么会叫人不着急。 山上,江枝也没有闲着,上面同样有不少事需要干。 梯田里的水稻也该收割了。 而且因为是制杂交水稻种,收割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晾干,不然会影响到明年的发芽率。 于是又只能用炕烘干。 这可比不得一般粮食,为了防止意外,江枝不敢睡觉的连夜守着不停翻动。 坡地里的棉花也需要抢收,虽然最后一批棉桃还没有绽开,山里的降温来得快,小满爷和春凤不敢留,还是全部拔了。 整株的棉杆一簇一簇堆放到能避雨的崖脚凹陷处,风吹中还是会慢慢绽开。 徐大柱在家里各处都摆放着竹筛,里面晾晒着棉花。 为了这点棉花就需要占一个人手,下雨赶紧收回,雨停又赶紧端出去吹吹风,周而复始。 山上的地少还好想办法,山下的庄稼才真是愁人,不仅徐根有他们愁,江枝也愁。 这可不是山上百八十斤这样简单,山下不仅有几十亩苞米,还有十几亩地的水稻呢! 第246章 优秀的纳税人 “娘!” 徐二瑞一回家,抹去脸上的水,就匆匆找到正检查稻种的江枝。 “娘,田叔问,稻子最多还能等三五天,苞米是完全不能等,有些已经开始发芽,问你怎么办?” 江枝这几天也在考虑这事,不管怎样,必须让粮食颗粒归仓。 江枝思前想后,决定先抢收粮食:“正好山上稻种干了,我们这就下山开始收割,苞米皮不要,只要光棒子。” 徐二瑞焦急道:“娘,带皮能挂起来晾干,就我们那一间仓库,全堆着要发霉。” 粮食带水收回家,必须马上在通风处薄薄一层摊开。 村里都是窝棚,各家没有敞亮通风的地方能晾干,就只有仓库晾棚下通风。 只苞米一样就放不下,加上稻谷更不可能了。 江枝能想到的地方不是徐家村,而是县城,具体怎么操作,还需要跟八人组商量。 随着她下山,八人互助组就聚到晾棚下,田贵和徐根有说了同样的问题:这天一时半会不能晴,苞米和水稻需要尽快收割,否则就要发芽减产。 若只有一种粮食还好些,现在是晚苞米跟水稻对上时间了,事情也就越发棘手。 好在村民的苞米已经提前一月晒干装袋,这些二茬晚苞米都是江村长一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