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节
书迷正在阅读:失忆后我拥有四个未婚夫、继后、拜托,我家师兄天下第一、被匹配度4.2%的下属标记了、第一剑修的饲鱼指南、疯批病娇渣男短篇合集、操狐(强制甜宠、1v1、古风玄幻、高H)、春桃(古言,1v1)、坠翠蓝河(ABO NP)、虚妄经年
根宝媳妇跳着脚骂:“你们两个就是缺德玩意,现在有东西情愿卖也舍不得帮自家人,再说我已经给过你钱了。” 周围有看热闹的人插话:“大家都不容易,少点就少点吧,草鞋就出在自己手上活,那些火棘果也不是什么稀罕的,到下年再摘就是!” 这话,说得跟放屁一样,哪里都有路边圣人! 江枝蹙眉挤进去,就看见一个年轻妇人一手抱住草鞋,一手提着红棘果,嘴里还一口一个“吝啬,缺德”,好像二瑞小满的东西就该给她。 小满和二瑞拦住路不让走,可根宝媳妇年纪跟二瑞相差不大,两个小伙子不好上前拉扯,只能用身体挡着很是被动。 就在看见江枝进到人圈里,根宝媳妇王小菊明显的瑟缩了一下,顿时有些傻眼。 江婆子,她怎么来了?刚刚可没有看见她呀! 她可是知道江婆子耍起泼来,那就是不管不顾的。 江枝现在已经不是原身,而且一年没有骂人,现在要当着街上这么多人的面说脏话,她还真不习惯。 但手还能动啊,骂人也可以练啊! 打皮糙肉厚又顽劣的小野猪已经习惯了,就连妮妮都是动作麻利。 只见江枝什么话还没说,先一把抓住地上丢的五文钱,连泥带土抬手就塞进王小菊的嘴里,也不等她吐出来。 左手熟练的揪住后脑发髻,右手大耳刮子就呼过去,这才骂道:“你这个败坏徐家门风,被撵回娘家的女人,在徐家偷摸骗不过瘾,现在还敢在大集上抢!” 话就这样说,偷的是什么,抢的是什么,当然是各位看官脑补! 人类的劣根就是喜欢偷鸡摸狗的事,越是暧昧迷糊越激动,然后偏听偏信,一路脑补! 王小菊显然被江枝的话给惊住了,她想叫,嘴里还塞着五枚铜钱,乱动就要噎死。 只能硬着头皮挨了一巴掌,她眼睛瞪着,抱着草鞋一个劲的“呜呜”! 周围人哄堂大笑:“看不出来这个小媳妇还是个能人,难怪五文钱就想拿东西,这偷不过瘾、抢不怕羞,挨打也不松手,厉害!” 王小菊终于是回过神,丢下草鞋和红棘果,口中含着铜钱,捂着脸跑了。 第151章 卖草鞋 因为来得晚,摆摊的好位置早被人占了,之前小满和二瑞的摊位并没有人停留。 也幸好有根宝媳妇这一闹,已经围上一大堆人。 此时二瑞俩人还很是羞恼,江枝可是求之不得。 人家耍猴戏还需要敲一阵锣凑人气,卖货的直播间也需要花钱买人气,这可是送来的机会。 她赶紧拎起草鞋开始介绍:“大家瞧一瞧看一看,这可是用麻线蓑草加兔皮编成的草鞋,能穿能看又能走。 一双草鞋十五文,你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。 一双顶两双,穿过春天穿夏天,穿过夏天也不烂,你还能再应付到秋天……” 徐二瑞吃惊的看着自己娘:娘什么时候学得这一套一套的! 李老实会来事,小满和二瑞还在发呆,他已经拿起草鞋往那些人怀里塞:“你们看一看啊!这手艺好,穿上不长鸡眼、不烂脚丫,一口气走十里都不带喘气!” 巴郡男人几乎一年要穿三季草鞋,就比如说川军抗战时就叫“草鞋军”,一双草鞋走天下,穿着草鞋参加淞沪会战。 而在问他们为什么穿草鞋时,回答却是:我们出来没有想过活到冬天! 人人会打草鞋,只是这手艺有高低之分,材料有好坏之别。 有人打得差,一穿就成“抱鸡母”,“草趴鞋”,没几天就散了。 一般人也只用稻草,加一些麻葛就不错了。 徐大柱打草鞋用着真材实料,鞋底板正,鞋帮掺着麻线和割成条的兔皮,春天穿柔软不冷脚,高端大气上档次还结实耐用。 用兔皮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,只因为在上山都是野兔,夏天时套到的兔子皮毛稀疏又浅,防寒保暖的效果差,大小也不同,十张凑不够一只衣袖。 割成条用在草鞋就不同了,至少卖起来有一个噱头。 有人嫌贵:“十五文钱,我买三斤糙米都够喝五天粥。” 只要肚子吃饱,脚底下就不怕冷! 还是有人觉得不错,寒从脚下起,况且谁又见过草鞋镶金边的。 于是有人讨价还价,有人想用东西交换。 一番闹腾,十几双草鞋或卖或换的交易出去了。 数数收回来一百文钱,另外就是换来一个大簸箕,一个小木箱子。 红棘果粉也被人买走,不过称量时不是用称杆,而是用另外一个量器:“升子”! 这是买家自己带来的,很是会精打细算。 “大嫂子,我给你三文钱,不过得用我的升子量!” 江枝原本定价是一斤三文,现在一升三文,按照古代度量衡换算,一升应该是1.25斤。 “卖卖卖!”江枝不想为那一点零头掰扯。 很快,麻线和葛丝也以七八文的价格卖完。 小满是满心激动,他也没想到能把草鞋卖完:“婶子,还是你会卖东西!” 江枝干笑,这些话术就是像超市门口的摇摇车一样天天唱。 每逢集市,镇上商贩的大喇叭天天喊,耳朵听出老茧,不会也会。 东西卖完,几人就赶紧去找粮店买白米。 刚才虽然把王小菊打跑了,可到底是在她娘家附近,还是不多生事,办完事就走。 当然这也是王家别来找麻烦。 粮店生意同样好,不过人群都围在一筐一筐杂粮旁边,白米白面跟前不见人影。 实在是现在粮价太贵,白米白面十文一升,大牌子写得清楚。 (历代清朝物价最高,白米每石150斤,价格为九钱至一两一钱) 江枝挤过人群来到白米筐跟前,取出钱袋,又拿出一个小米袋:“小哥,我买五十文钱的白米!” 伙计高声唱喏:“白米五十文!” 这是古来就有的店铺规矩,收钱拿货要喊出来,避免出现货款不合的情况,也让客户有点荣耀感。 可此时就不是好事了。 一声白米引人注目,还好只五十文,人群里冒出几句羡慕嫉妒就消了声息。 外面有二瑞、小满再加上有滑头李老实,江枝也没有什么胆怯的,白米量好装进米袋,随手往背篓里一丢,她就走出粮店。 又在杂货铺买点必须添置的东西,背篓里七七八八放满,几人这才挤过人群准备出镇。 现在的梨花镇正是修复的时候,被流匪乱兵烧过的房子已经拆了大半,到处堆放着木料黄土。 这里房屋都是穿斗框架结构,木工为主。 墙壁用木板或者用竹编,再抹上掺加有稻草的黄泥,最后再刷上白石灰,看上去清新淡雅,很有特色。 才走过一户人家,徐二瑞靠过来,低声道:“娘,根宝媳妇在那边!” 江枝随着他指示的方向瞥一眼,果然看见王小菊站在一堆木头边,气鼓鼓的跟两个男人说话。 小满也靠过来:“婶子,那是根宝媳妇的娘家哥哥,肯定是在说刚才挨打的事。” 江枝垂下眼帘,淡淡说了一句:“不怕,我们走我们的,她要敢闹事,那就再打一次。” “嗯!”徐二瑞和小满脸上顿时轻松下来。 徐二瑞毕竟是才二十年的小伙子,现在也没之前那么老实懦弱。 小满就更不用说了,浑身是胆,这段时间没有活动活动,他憋得慌。 李老实很老实,他没有说话,只是贼眉鼠眼偷瞄着王家几人,时不时就往自己兜里塞一块石头,装一坨泥巴。 出镇的路很顺利,王家那两个哥哥果然跟过来了。 刚刚妹子才在集市上丢了脸,他们也不好再闹大。 出镇就不同,道边多的是树林草丛,拖进去打一顿谁也看不到。 只是,他们的想法有点错了。 江枝四人出镇就看见一直蹲在旁边等待的田贵。 看见一小袋白米,田贵感激不尽:“多谢嫂子!” 有这些米,家里熬成米粥,添上菜,煮成菜稀饭,几个孩子也可以吃一些。 小满看着他:“田二叔,你以后要买东西,可以找我们帮忙,也可能过不久,镇上就不会再管得这样严了!” 田贵点头:“是要麻烦你们,我刚才听那些镇丁说,以后外来户进出镇得拿户籍,总归是麻烦事。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,更何况是交通本就闭塞的时代,这种歧视外地人的事总会有的。 几人说着话开始翻山越岭抄近道回家,能省两里路。 没过多久,从身后的镇口出现两个人,也顺着小路追随而来。 第152章 林里打架 王家兄弟俩是大张旗鼓跟,江枝等人也是大摇大摆走,毫无畏惧。 在这两拨人之间,还有其他人同行,在巴郡各种路是在山岭穿行,野兽、人害,发生点什么是很常见的事,所以都喜欢成群结队的走。 翻过一座山,各自歇脚休息,各村人渐渐分散开,王家兄弟也就追上了。 此时,江枝等人停靠着山石没走,正掰一块干饼子几人分着吃。 走山路累人,随时歇脚打尖,吃一口干粮喝一点水又能恢复力气。 “江婆子,你为啥打我幺妹子?”王家老大气喘吁吁,指着江枝就吼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