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0节
也不知那些大小子们,服不服他闺女给打的分。 毕竟眼下茯苓的字,还有带练。 他这笔好字,可是一练就是二十几年啊,且曾经遇到过好的先生指导过。 “唉。” “爹,怎么了?” “你们在家玩的挺好,看来不需要我了。” 宋茯苓忽然笑得有些讨好道:“怎么会?那什么,爹,你来,我给你看样好东西。” “当当当当当。”宋茯苓学陆畔故作神秘,之前在沙盘桌上扇了块床单子,此时一把掀开。 宋福生很意外:“做完啦?” “啊,再复杂的,我也不会。爹呀?” “干啥。” “那个,恩,你看哈,家里,我娘已经用不着你管辣椒了。 米寿他们那些娃子呢,暂时我也有实力能教好。 然后你让大家包小饺子、做鸡丸、串羊肉串,让大家起早贪黑凿冰窟窿打小鱼,等等这些呢,包括收菜,您也都安排好了,将该买完的也都买回家了。 连太爷爷都说,其他也不用你干,去外面捡石头你又拽不动,不如让你好好歇一歇。 那么,你可不可以帮我去城里讲几日评书啊?” “什么玩意儿?” “哎呀,爹,就讲几日嘛。” …… 最近,奉天城的马老太糕糕兴兴店,总是在午休时间,大德子会在门口迎进一批小将领。 有神机营的,有内卫京师队的,也有在国公府当值的巡逻家将。 这些人,都是来自于耿良的宣传。 也就是说,耿良虽然随陆畔离开了,去了城郊练兵,但是他的影响却留下了。 因为再之前,耿良相约过朋友,告诉朋友要带他们去听哪种话本子。 他走了后,没听成,他的朋友中午换职就好信儿过来瞅瞅,这一瞧可了不得,他们又带了自己的朋友,一个传一个,就成全了马老太糕糕兴兴店。 醒木一拍。 只看前方,一三十多岁男子,一身清隽之资,在点心店的二楼最前方朗声讲道: “上回书,我们说到,掌中枪神鬼怕见,铁皮子车能掀起一路尘烟,刮起的风沙迷了人眼。 今日,我们将分解故事中常提到的那个,比鸟飞的远,比云飘的高的,飞机。” 下面的人,齐齐拍巴掌叫了声:“好,飞鸡!” “……螺旋桨,在上方发出了嗒嗒嗒哒哒的声响。 人未走近,衣摆就被风浪卷起…… 话说当日,在飞机启动之时,李天霸的身体整个向后倾斜。 他往窗外那么一瞧,您猜怎么着?” 怎么着了,你快说呀。 你瞅我们都啥造型了,你还不快些讲。 当宋福生说飞机启动,身体会向后倾斜,他们的造型是,坐在椅子上,跟着情不自禁地向后倾斜,饭也不吃了。 就仿佛空姐在广播中说道:请您系好安全带,打开遮光板,收起小桌板…… 别说这些人了,就是宋富贵这个已经听过一遭的,再听宋福生讲,仍旧津津有味。 因为胖丫以前在家讲这一段时,讲的干巴巴。 笨寻思,讲干巴巴的都能听上瘾,一天不听,都像是少点儿啥似的。 就可想而知,福生兄弟绘声绘色的样子讲完的效果。 福生兄弟讲话本子,那可都是带着表情动作的,时而一拍腿,时而一撩长袍,带着嗒嗒嗒、唰唰唰、哇哈哈的配音。 即使是讲里面人物的穿着,也不像胖丫那么糊弄。 那都是讲穿着从胸前佩戴到肋下腰间别何种武器,军靴能走海登山等等,细致到各方面。让人脑中像有景似的。 尤其是,前几日福生兄弟讲第三篇里的“决定出征”时,让他去将沙盘车推过来。 福生兄弟当时站在沙盘前,就像是话本子里的人物被附身了般,手里拿着指挥棍,一顿指,从哪里出发,从哪里降落,从哪里突破,同时几路进发。 说话时,那浑身上下透着的气势,那场面,就感觉哎呀妈呀,好像是真事似的,好像福生兄弟就是老古(古德里安),给那些听话本子的将领们认真的,通通围了过来,仔细听讲,似是好像他们要带兵出征的模样。 宋富贵:你就说吧,他福生兄弟,厉不厉害? 来这里听书的,就没有不晓得福生兄弟是读书人的。 而且厉害到,不需要显摆,完全不需要刻意去和人讲自个是童生。 人家一听,和茶馆讲书的甩词不同,咱这可都是时不时就带着几句诗,到什么时候用什么词,那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? 好些人只要听完一场就能猜出:讲书的人,绝对正经地读过书。 此时,楼下。 比起楼上的时不时出现稀奇声和叫好声,楼下是一片忙碌。 马老太看着托盘里画的字条数字,“这是一号桌的拌饭,辣肉汤,麻辣花生米,一壶米酒,来,端上去。” 高屠户大儿媳立马接过来,端着托盘送与楼上一号桌。 马老太转身掀开后灶小窗帘,“小宋,皮皮饼好了没有?” 第三百五十八章 十二更(为盟主笑晓打赏+10) 马老太口中的皮皮饼,其实就是披萨。 但是从起头,老太太就又叫错。 老太太管披萨叫皮皮大饼子,使得其他人也跟着这么叫。 宋茯苓不是没纠正过,但是,好吧,纠正不过来,无非就是个名字,叫啥不是叫。 皮皮饼总比她爹要做麻辣烫,她奶说“马老烫”要强得多。 王忠玉站在吧台前提醒:“大娘,快些,五号桌等挺久了。” 门口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:“你家是不是有种红豆的点心,还有不?” 王婆子的小儿媳急忙迎上前:“欢迎光临,有的有的,客官您坐,红豆蛋糕几块?” “两块。” “好的,您先喝点热水,我这就戴手套给您拿。” 马老太坐在吧台里喊道:“汉包子好了,忠玉,一起带上楼,七号桌的客人,四个汉包。” 进来买蛋糕的客官,嗅了嗅香味,太浓郁了,摘下棉帽子问王婆子的小儿媳:“啥是汉包子?你们店里还卖包子?” 汉堡,两块面包夹块肉。 王婆子小儿媳一边打包红豆蛋糕,一边满脸笑容给介绍,还冲端盘的王忠玉使眼色,示意给客官顺便瞅一眼啥叫汉包。 客官一瞅,挺香:“这能带走不?给我也来一个。” 马老太闻言,扭身就冲后面喊道:“外卖汉包子一个。” 直忙到过了饭点,宋福生也醒木一拍,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,”这才算是过了忙劲儿。 大德子站在后院门口,牵出客人的马,有的客人当值的地方远,是骑马来的。 宋富贵也站在前面店门口,不停弯腰,笑容满面:“明日见,明日见。” 宋福生在二楼,换下讲书的长袍,换上干活穿的棉袄棉裤,袖子一卷,直接从说书先生变成了店小二,开始收拾脏碗筷。 宋福生挨桌收拾,将客人使用过的碗碟全部放在大盆里,等会儿大德子就会端到后院,用井水直接刷洗。 至于王忠玉为何来了店里帮忙,是因为他在家里不能干重活。 当初他不是被狼给伤了,目前属于慢慢养伤阶段,家里的那些活计,像捡石头打鱼啥的,他不敢吃力,就随宋福生来了这里,跟他婆娘小王一起干活,给马老太帮帮忙,端端盘子,收拾收拾厕所啥的。 眼下,客人们一走,王忠玉在卫生间就收拾尿盆,涮洗,里外擦。 田婆子也拿着抹布一顿收拾。 偌大的二楼,田老太太竟不用墩布,跪地上擦。 大冬天,外头有雪,咱这地面又是地板做的,上面全是脚印,必须得给抹出来。 宋富贵在楼下送完客人后,也帮着马老太他们拾掇,扫地拖地。 时不时有进店买蛋糕的,他就接待。 而马老太每到这时,需要去灶房记账。 和宝珠、宋富贵他媳妇,一起清点今日用了多少米面粮油,记下出了多少汉包子,汉堡用了多少斤鸡肉,还有猪肉。辣肉汤今儿用了多少肉,以及在她三儿子那里上货,拿的辣椒本钱。 这些都需要扣除,还要做到心中有数需不需要补货。 每日饭口时间一过,老太太都需要记的明明白白的,成本多少,今日又收了多少钱,净利润是多少。 宋福生坐在一楼圆桌前,终于能歇口气了,端茶杯吸溜口茶水。 茶叶是客人茶壶里剩的,将凉的茶水滤出去,往里面添开水一泡还有味,别浪费,他们这伙人就捡剩,接着泡着喝。 “娘,这么下去,可不行。” 马老太挨个检查展示柜里的点心,各类加一起还剩下二十几块点心没卖出去,寻思再等会儿,说会儿话,卖卖再走。 闻言也叹口气,坐在宋福生面前,给自个也倒了杯茶水,握着水杯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