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节
嗳?好像是陈东家亲自来了呢。 陈东家来,就代表着和蛋糕有关。 马老太目前病着,宋福生不在家,钱佩英在辣椒基地,太爷爷不认识陈东家,宋茯苓就走出这片房,迎了过去。 所以,小红的“食桶”又在灶房里,静静地放着。 牲口棚子里。 两头奶牛瞅小红,对话如下: 这也忒可怜了。 咱俩今个都吃完两顿饭了,它从昨日到现在还一顿没顿呢。 唉,可不是。但可怜也是它自己作的,牛掌柜之前有试图喂它,喂草不吃,喂水不喝。怎的,等蜂蜜水哪?你等吧。 枣红色的小马驹无视两头奶牛,卧在那。 它不想卧着的,它想一直一直站着,就是死,也要站着不低头。 但实力不允许啊,饿的渴得腿软。 送走了陈东家的宋茯苓,拎着食桶匆匆忙忙过来。 她以为小马驹饿了这么久,应该会服输呢。 可是当食桶盖打开,她都看见小红流口水了,小红却扭头看一边,不吃,但也没发脾气尥蹶子,表情深沉得很。 这一瞬,不知为何,倒让宋茯苓心软了。 真汉子。 “小红,不给你吃苹果是真的,你要是不听话,赶明让你走钢索跳火圈,也是真的,”宋茯苓蹲在小马驹跟前,继续道:“但今日,又再次饿你,真不是故意的。冷不丁多个你,我是给忙忘了。你吃吧,行吗?以后不会忘了你。” 枣红色小马驹,似是想了好半天才接受,低头吃了起来。 宋茯苓又给它倒了些水,让喝水。 …… 闺女要去见齐府大少奶奶了? 齐府的大少奶奶,是陆小将军的亲三姐姐? 陈东家还来过啦?留下几坛子蜂蜜,听说他没在家,没呆多一会儿就走啦? 宋福生拽着爬犁,爬犁上都是大石头,才到家就听说了。 米寿已经带着小伙伴们,欢呼着去看小红了,可给他惦记坏了。 今日,米寿本来想一直陪小红来着,才到新家,怕小红不适应。 可耐不住蒜苗子他们都商量他出去,说是只有他商量姑父想跟着去,小伙伴们才能离开被圈了很久的院子,和大人们去山边运石头,顺便能溜出去玩玩,打出溜滑啥的。米寿这才出去。 宋福生推门进屋,只看老娘已经起来了,坐在炕头,正在缝鞋,媳妇手中也拿着针线,似乎在做衣裳。 “为啥要见你?”宋福生问女儿。 宋茯苓摇头,她也不太明白。 主要是陈东家没说太多,估计是也不知道太多。只笑呵呵说明日晌午,齐府大少奶奶,就是那个定蛋糕多的,约她见面。到时候马车来接。 她也是第一次知道,原来那位定蛋糕的,竟然是陆小将军的姐姐。 宋福生:“是不是因为写那封信?她想要知道点啥?” 宋茯苓:“爹,我也觉得是那封信,难道是看我写的挺诱人可口,想学做蛋糕?” 马老太:啥时候写了一封信?作为马老太蛋糕房创始人之一,这么重要的事,她咋不道:“能不能是让咱胖丫进府给她当厨子啊?那可不中,不中。” 一日进府当了丫头,终身都脱不开丫头身份。 她三儿是读书人,她老太太眼下也在挣钱,比起从前强百套。凭啥让她小孙女给人当丫头。就是小将军人再好,他们欠了再多情,也不中。 “不能吧,”钱佩英用牙咬掉线,“估摸是好奇问问?” 在钱佩英看来,反正甭管是为什么,她都得认真对待这次闺女见大家小姐,得给闺女穿利索的。 别再穿奇装异服了。裙子必须得套上。 下面是百褶棉裙,里面穿棉裤也没人发现。 然后让闺女上面穿对襟宽袖窄腰上衣,外面也得学衣裳铺子卖的那种斗篷,给闺女也弄一个戴帽子的斗篷。 要不然,只穿里面这点,她闺女还没等说话呢,就得被冻得抖啊抖,嘴就得冻紫了。 所以眼下最庆幸的就是,她拿米寿的衣服,宋福生的衣服已经裁剪、缝制,练手个差不多了。这次进城也买了不少新棉和布料,其中有一块鸦青色的,就能缝斗篷。 就是时间紧,任务重啊,必须赶在明天,她一人要是不行,得带着这些,让别的妇人帮帮忙。 马老太拦住钱佩英:“还找别人作甚,就让你二嫂缝,就说是我说的。下黑不睡觉,也让她缝出来。” 宋茯苓坐在炕上,一边翻书一边劝:“不要那么麻烦。”只要让她里面穿保暖裤保暖衣,外头穿啥不是穿。 第二百八十二章 做男人好难(一更) 眼下马老太家,不到半夜,屋里没啥人。 马老太就不提了,比谁都忙。 这两天即便在家养病,也是闲下来就去宋福生家,比在自己家呆的时间都长。就差搬她三儿子家去睡了。 何氏、大丫二丫,做蛋糕,也是恨不得争分夺秒,日日泡在蛋糕房里不回家。 烤出一锅,就是一锅钱啊。 再眼馋二丫表现好,最近被提拔,太刺激人了,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的,凭啥啊?何氏和大丫就更卖力,也想着多学几样,多做复杂的,这不就能挣的更多嘛,做复杂的提成不一样。 忙到宋福财一家换下的脏衣服,有时候何氏实在忙不过来,都是二郎一个半大小子给洗。 在古代,男孩子给洗涮啊,可见是实在没招了。 而宋福财、宋福喜,大郎,这都属于壮劳力了。 壮劳力的活计,那就是哪里有重活累活去哪里。 今日伐树劈木头,明日运石头,宋阿爷就没有让壮劳力闲下来的时候。他看见壮劳力闲下来就难受。吃那么多,不干活,白瞎粮食了。 即便壮劳力们稍微得空些,老大宋福财也会有时候去帮弟弟做木工活,有时候帮儿子编筐,这回又多个给媳妇打鸡蛋。 所以说,也是一天到晚不招家,回家就是倒头睡觉。 包括宋金宝也是。 宋金宝得和另外两个半大孩子,比他大几岁的,三班倒,放哨。 人家年纪再小,人家也属于挣工分的,有正式工作的。 离河边不远还给他们特意搭了一个小草棚子,里面燃着木炭,一般情况下,不能离岗。 即便换班了,人家宋金宝还得玩呢,还得围着胖丫姐姐玩命表现求表扬,混些好吃好喝的。也没空回家,洗头发都在三叔家洗。 所以说,家里自然而然的,朱氏竟成了闲人。 相比较大家而言,她闲。 可她不服,朱氏也不想闲着。 都快要气死她了,心理极其不平衡。 别人忙,能多挣钱,可她呢,真闲着躺炕上了吗?并没有。 上完工回来,家里喝的水得拎回来吧,几铺炕得烧吧,屋里擦洗,都归了她。 婆婆的衣服也她一人洗。 最近马老太还特废水,洗头发勤,洗脚勤,换衣服勤,还总挑剔屋里有灰,炕席得擦。 在朱氏看来,她干这么多活,就没人说一句好,也一文钱没有,白干。 真的,真不如抽空就打鸡蛋。 瞅瞅,这又给她送来,让她给胖丫做衣裳。 此时,朱氏盘腿坐在炕上,在空荡荡的屋子里,一边做宋茯苓的斗篷,一边自言自语道: “那钱氏,不是会一手好绣活吗? 城里人,往常回老家,针线不离手,做那些花样,身上裹的穿的,稀罕死个人,她和大嫂连见都没见过。 这怎的,又说针线活不行了哪? 扯谎都不会扯,就说你不乐意做得了,欺负我得了。 再说了,当初老三不是还说,钱氏不参与挣工分,是为了绣荷包多挣银钱吗? 眼下钱氏连衣裳都懒得做了,能绣荷包挣银钱? 你糊弄鬼哪。 别和她说,那回右手伤了,然后就针线活不行了,怎的,伤着骨头啦?不就是留个疤嘛。” 朱氏用针挠挠头发,挠完继续缝衣裳,也继续吐槽道: “我看不是伤着手了,是伤着头了吧,你咋不把吃饭也忘啦?” 总之,在朱氏眼中,钱氏说手艺不行,手伤了后,做活就不中用,属于是懒得找借口的行为,都不尊重她这个二嫂了。 可她抱怨再多又能咋,钱氏只要能说服老太太,就等于她头顶上压着一座大山。 “嗳呦,”朱氏急忙小心翼翼放下针,用手抚了抚面料。坏啦,她这双手太糙,给人好料子都刮得能看出来了。 不行啊,得下地,找点油抹抹手再做。 要是这样做完送去,别再费力不讨好。别婆婆再骂她不安好心肠,钱氏也得背地里和婆婆嚼舌根,说她坏话,说她是故意的啥的。 她倒是真想故意,都恨不得一剪子下去,给你做个屁,凭啥给你做衣裳,抽空打鸡蛋都能挣二文。 可她敢吗?她男人就得捶死她。 金宝也得说,娘,你怎恁坏。大丫二丫也做不成蛋糕了。